在股票市场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量散户投资者活跃的身影。他们或许并不是专业投资者,但也愿意拿出自己的部分资金尝试股市投资。散户们为何会选择购买股票?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逻辑?
股票投资作为一种风险投资,不仅能为投资者带来收益,还可以成为其抵御通货膨胀的有效工具。在通货膨胀时期,货币的购买力会逐渐下降,而适当的股票投资不仅能帮助投资者获得高于通货膨胀率的回报,还能让财富保值增值。以2019年为例,我国CPI普遍维持在2.5%左右,而同期上证综指全年涨幅为22.3%,远远跑赢了通货膨胀率。
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许多散户愿意冒着风险购买股票,是因为股票投资可能带来的高收益让他们感到心动。数据显示,2005-2019年期间,上证综指累计涨幅为429.9%,而同期我国CPI累计涨幅仅为47.3%。这意味着,如果投资者在2005年以100元购买上证综指,那么到2019年时的累计收益将超过400%。如果把时间拉长一些,1990年-2019年期间上证综指累计涨幅为1342%,相比于同期我国GDP累计涨幅1759%,更是表现出股票投资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股票投资带来的高收益是需要有相应的风险承受能力作为支撑的,这与个人的投资理念、知识水平及获利预期息息相关。
再次,股票市场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较为活跃的交易环境。股票市场的流动性使得投资者可以快速地买入或卖出股票,这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操作空间,也满足了他们追求资金灵活性的需求。在股票市场中,投资者可以迅速变现,这也使得股票投资成为了一种较为便捷的投资方式。
股票投资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参与企业成长的机会。通过购买股票,投资者成为公司的部分所有者,可以分享到企业的成长收益。这不仅是一种经济回报,也是一种精神满足。这种机会也伴随着企业经营的风险,投资者需要对企业的基本面有充分的了解。
股票市场的波动性也使得散户投资者面临着较高的风险。对于缺乏专业知识和投资经验的散户投资者而言,股票投资更是一种挑战。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2019年全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截至2020年2月底,投资者中持有股票的散户占比仅为39.5%,这表明散户投资者在股市中的实际交易比例并不高。这并不意味着散户投资者不看好股市,对于部分投资者而言,持有股票更多是为了长期投资,而非短期交易。
尽管面临种种挑战,但散户投资者的股票购买行为依然折射出他们对股市的信心以及对财富增长的渴望。在追求收益的同时,投资者也应当注意风险控制,充分了解市场规律,合理配置资产,才能在股市中稳健前行。